首页 实验实训
岗位实习
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室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应急预案

2021-01-08 09:34:00访问次数:1730


1 总则

1.1 编制目标和依据

      为进一步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的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文件,结合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学院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安全防护,预防和减少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学院及专业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事发单位是事件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要以最快速度、最大效能,有序地实施自救,快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按照“统一指挥,先控制后消灭,救人第一,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在避免事件扩大的前提下,首要开展抢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行动,同时关注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当需要外部力量救援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4)预防为主,防救结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的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 积极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好救援物资和技术力量储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1.3 实施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实训)室危险化学品有关的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

2 危险源分析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专业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识别、排查,确定危险目标。专业实验(实训)室所涉危险化学品包含一定数量的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等,分散在专业各实验(实训)室及危险品仓库内,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一定危害性。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分布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药品、食品、环境、园艺各专业实验(实训)室。

3 组织体系与工作职责

       发生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学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由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突发危险化学品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组根据各自职责,迅速采取先期应急处置措施,封锁现场,疏散人员,积极救治受伤人员,控制事态发展。

4 应急相应办法

4.1 应急处置基本任务

(1)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件的危险源(灭火、切断毒源等),防止事件继续扩展,确保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2)抢救受害人员。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事件危害。

(3)引导人员撤离。组织撤离时应指导人员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4)做好现场洗消。对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减轻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4.2 现场处置要点

(1)丢失或被盗事件处置要点

确定丢失或被盗的位置;确定丢失或被盗物质的类别、特性(毒性、腐蚀性、放射性、致癌性、爆炸性、易燃性等);确定丢失或被盗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其危害性;确定主要的控制措施; 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部门等)。

(2)火灾事件处置要点

确定火灾发生位置;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确定所需的应急救援处置专家类别;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边环境;确定周围区域的重大危险源分布;确定火灾扑救方法;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对周围区域的影响(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确定对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等)。

(3)爆炸事件处置要点

确定爆炸地点;确定爆炸类型(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确定引起爆炸的物质类别(气体、液体、固体);确定所需的爆炸应急处置专家类别;明确爆炸地点的周围环境;明确周围区域的重大危险源分布;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火灾、二次爆炸等);确定爆炸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其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队伍等)。

(4)中毒事件处置要点

明确引起中毒的物质类别(剧毒性、腐蚀性等);确定所需的中毒应急处置专家类别;明确中毒地点的周围环境;确定是否已有有毒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等场所;确定气象信息;确定中毒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其主要控制措施(中和、解毒等措施);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卫生部门等)。

(5)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件处置要点

确定泄漏源的位置;确定发生泄漏的化学品种类(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确定所需的泄漏应急处置专家类别;确定泄漏源的周围环境(环境功能区、人口密度等);确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明确周围区域的重大危险源分布;确定泄漏时间或预计持续时间以及泄漏扩散趋势预测;确定实际或估算的泄漏量;确定气象信息;明确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危及周围环境的可能性(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后果);确定对泄漏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抢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确定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消防等)。

4.3应急处理联系电话

应急小组组长:15057216179

安全保卫处(24  小时值班电话):0576-89188220

后勤管理处:0576-89188029

校医务室:0576-89188120

火警:119

急救电话:120

公安部门:110

台州市黄岩区应急管理局:0576-84616008

4.4 师生的安全防护

      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事件特点,组织和指导师生就地取材(如毛巾、湿布、口罩等),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自我保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程序。组织师生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区域后,应尽快去除受污染的衣物,防止继发性伤害。

5 应急保障

(1)通信保障

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处置,同时上报相关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作好记录,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无阻。实验(实训)室相关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手机应保证24小时开通。

(2)技术保障

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加强实验(实训)室规范化建设,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加强实验(实训)室安全监测与预警方面的业务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3)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要定期审查,并根据重大事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完善修订。

6 善后处理工作  

(1)应急响应的终止。在突发安全事故得到彻底控制,经突发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确定,终止应急状态。

(2)在事故应急响应终止后,突发事故处理工作小组人员必须做好事故过程、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的整理、统计、记录工作。

(3)事故现场调查完毕,即可对现场进行善后处理并恢复其正常状态。

(4)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以后的防范工作。

7 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1年1月8日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应急预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