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红霞,校园迎辉。伫立在学校广场中央的毛泽东主席像在晚霞映衬下显得格外伟岸...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郎朗诗声从伟人像的身后传来,仿佛在进行一场隔空对话。循声望去,校第二报告厅灯火明亮,正在进行“永宁畅谈——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故事”活动。
“古人云:‘诗有史,词亦有史’。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词创作于披荆斩棘的革命征途,书写于血与火的战场,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堪称一部鲜活的中国革命史。”在6月9日畅谈会伊始,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高花如是说道。
畅谈会上,该学院党总支书记娄玉鹏和骨干教师安亚琴、刘红方、钱绍见、王秀萍分别发言,对毛泽东创作于中国革命重要时期的五篇代表诗作——《沁园春·长沙》、《西江月·秋收起义》、《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行了赏析。
五位主讲人以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革命奋斗史为背景,以党史故事为切入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叙事方法生动地解读了毛泽东诗词创作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和感人故事。
同时,伴着长征组歌的琴声和铿锵有力的合唱,穿插着气势恢宏的视频和学生慷慨激昂的朗诵,毛泽东笔下橘子洲头的万山红遍、秋收起义的敌忾同仇、娄山关上的雄奇悲壮、长征将胜的壮志豪情、解放南京的恢弘场景都仿佛一一浮现。在畅谈过程中,现场观众争相提问,掌声此起彼伏,畅谈会的气氛也随之推向了高潮。
此次永宁畅谈,40余位参演学子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均来自我校各二级学院,半个多月来全程参与了活动编排和节目录制。参加演出的王斌璐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动情地说道:“这次排练演出时间紧,也很累,但是收获很大,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感到很开心”!
出席畅谈会的邱士明书记评价道:“让思政课从忍受变为享受,这是一次很好的创新。这种形式拓宽了教师知识储备、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后应该多det365在线平台办几场。”
本次永宁畅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诗词鉴赏、情境教育相结合,将成马克思主义学院上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有力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指出,“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国故事”。
在建党百年之际,如何把党史编成故事,让故事有灵魂,让党史吸引人,是每一位思政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诗词鉴赏中融入党史教育,让老师和学生平等对话,正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要求的有力回应。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以教师认同、学生喜爱为改革方向,不断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未来,在职教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把更多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进课堂,真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的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